永历帝的结局有多惨?与儿子一起被缢杀,死后被吴三桂焚骨扬灰 天天热头条
文/格瓦拉同志
(相关资料图)
亡国之君的结局大都很不堪,不是自杀、被杀便是受辱,鲜有能以体面方式谢幕者,其中,南明亡国之君-永历帝朱由榔的结局堪称极度悲惨。那么,永历帝有着怎样曲折、坎坷的一生?他最终落得怎样悲惨的结局?
朱由榔是明神宗之孙,桂端王朱常灜之子,隆武二年(1646年)袭封为桂王。同年,隆武帝在福建汀州被清军俘虏,随即遭到杀害,由于他没有子嗣,所以两广总督丁魁楚、广西巡抚瞿式耜等人便拥戴朱由榔为监国,并以肇庆为临时都城。然而,就在朱由榔准备称帝时,隆武帝之弟朱聿鐭却抢先一步在广州称帝,史称绍武帝,时在当年十一月。
朱由榔在得知朱聿鐭称帝的消息后,也被迫自称帝号,随即派军进攻绍武政权,双方力战多日,死伤甚为惨重。永历、绍武两个政权的内讧,给清军的进攻提供良机。同年腊月十五,清军主帅李成栋攻陷广州,朱聿鐭自缢而死,历时仅1个月的绍武政权覆亡。随即,李成栋又率军攻击永历政权,迫使朱由榔君臣逃出肇庆,随即又在梧州俘杀南明首辅丁魁楚。
然而没过多久,李成栋便因与满清两广总督佟养甲争权,悍然发动政变,挟持佟养甲投降永历政权,时在永历二年(1648年)四月。李成栋反正后,将永历帝迎回肇庆,并亲率大军进入江西,声援金声桓、王得仁的反清活动,并与湖广总督何腾蛟、兵部尚书瞿式耜互为声援。
此时,永历政权占据南方七省之地,局势仍然大有可为,但由于小朝廷内部党争激烈,将领之间互相猜忌,致使大好的抗清局势遭到逆转。从永历三年(1649年)正月起,何腾蛟、金声桓、王得仁、李成栋、瞿式耜相继败死,清军重新占据湖广,迫使永历帝逃出肇庆,前往广西、贵州边界处避难。
好在大西军、大顺军余部此时愿意跟南明合作抗清,而大西军统帅孙可望、李定国在夺取云贵两省作为根据地后,又连败清军主力,收复湖南大部分州县,使得抗清形势大为好转。尤其是李定国率军在湘、桂作战期间,曾在衡州击杀满清敬亲王尼堪,随即又攻破桂林,迫使定南王孔有德自焚而死,使得清廷大为震恐。
然而就在此时,永历帝犯了一个致命错误,从而让抗清大好形势逆转。原来,孙可望率军归附永历帝后,希望朝廷能册封他为秦王,以便确立自己在大西军中的领袖地位,同时更能安心地为南明效力。为了团结孙可望,南明定国公陈邦傅在没有请示朝廷的情况下,便利用永历帝之前颁发的空白敕书,进拜孙可望为秦王。
孙可望如愿以偿地当上秦王后,便将消息通告云贵两省,并准备亲率大军支援李定国。但在得知孙可望自称秦王的消息后,永历帝君臣却愤恨不已,并派使者到达昆明,明白无误地册封他为平辽王。孙可望自知上当后羞愤至极,同时又对小朝廷不肯通融的做法大为恼火,随即派兵将永历帝劫持到安龙,前后长达5年时间(1651-1655年)。
孙可望的举动引起李定国的不满,后者以国家大义来责难他,最终导致二人的反目。孙可望为消除异己,不仅拒绝援助李定国,导致后者在清军主力的反扑下,被迫撤出两广、湖广,甚至还亲自率军对李定国进行攻击。然而,孙可望的倒行逆施引起诸将的不满,所以在孙、李交水河畔会战(1657年)中,将士们大都反戈,迫使孙可望落荒而逃,随即投降清军。
孙可望、李定国的内讧给永历政权造成致命伤害,此后南明再也无力组织主动出击清军的大规模战役,而且连赖以存身的云、贵两省也没能保住。永历十三年(1659年),走投无路的永历帝逃往缅甸避难,而李定国、白文选部则在中缅边境坚持抗清。永历帝入缅之初,缅王莽达对南明君臣还算客气,但等到莽达之弟莽白杀兄夺位后,情况却急转直下。
永历十五年(1661年)七月,莽白遣使造访永历帝,先是责备他怠慢缅王,不久又通知南明君臣过江议事、同饮咒水,以重申交好之意。结果当大学士马吉翔、大太监李国泰、黔国公沐天波率群臣到达目的地后,却遭到缅兵的屠杀,包括马吉翔、李国泰、沐天波在内的30余名明臣悉数被杀,史称"咒水之难"。
缅兵大肆屠杀明臣后,又渡江围攻永历帝的住所,在大肆杀戮、抢掠一番后,又将永历帝及太后、皇后、太子等人全部扣为人质。当年十二月,缅王莽白在得知清军已经迫近国都阿瓦的消息后,为免于亡国的危险,便将永历帝等人献给清军主帅吴三桂。
次年6月,永历帝朱由榔、太子朱慈煊被吴三桂下令用弓弦缢杀于昆明篦子坡,其家眷除王皇后、马太后在此前自杀身亡外,其余人等被押送至北京。永历帝遇难时,终年40岁,死后被焚骨扬灰("遣固山杨珅、章京夏国相等缢永历于篦子坡,焚其尸扬之,家属送京。"见《云南府志·卷五》)。随着永历帝的遇难,立国294年的明朝正式覆亡。
史料来源:《丛书集成续编》、《缅甸史》、《行在阳秋》、《云南府志》